效益評估:
一. 各場次與會人員及單位的代表性:承上,本計畫四場次的與會人員包含心理、社工、 性別及婦女服務、教育、護里、精神醫療、生態等各種領域,來自社區單位、教育、 醫療、災後生活重建等單位,含括官方及民間團體代表,參與人員涵蓋層面廣,唯參 與者的性別比例男性仍偏低(各場次參與人員女:男比例=13.5:1~4:1)。
二. 各場次議題設計上:本計畫的議題設計期望能夠提供與談人及與會者對話與討論空 間,以破除社會性別的僵化現象,啟發各界在性別角色、家庭分工、親職、職場及重 建工作等方面的多元思考,提升復原能量。
(一)場次一的議題,從性別去切入家庭及學校,成員反應熱烈,尤其對家務勞動的價 值、學校親職角色與參與、性別的多元(酷兒)等部分,引發了許多討論。
(二)場次二,從職場勞動參與去檢視性別,談及同工不同酬、同職同酬及從災後生活 重建分享談論性別的影響。
(三)場次三,延伸了場次二下半場的部分,專門針對了災後生活重建做討論,不同單 位不同代表提供了不同對於性別復原力的見解。
(四)場次四的與談人針對災後重建服務的整體性、有效性與文化適切性進行討論,引發熱烈討論。
三. 關於解構性別僵化與復原力,與會人員的反應:
(一)關於家庭分工與學校親職角色:
1. 家務有給制:目前的勞動方式家庭不再是一個經濟的單位,家務服務也算是 整個經濟體的一部分。提倡家務有給制,讓在家幫忙家務的不管是爸爸或是 媽媽都可以有經濟的來源,在家庭中的立場也會較平等。
2. 家庭角色的分工,重點在於「彼此溝通」:一個家庭是要靠一家人彼此建立 維護的,若父親和母親間能夠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便能促成良好家庭角色 的分工,不會再像以往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角色。
(二)關於職場勞動性別平等:
1. 談性別平等的時候,女性在性別的社會化過程,需要有更具視野的思考模式。
2. 從孟加拉的經驗中思考,台灣的女性也該有全力擁有改變自己的機會。
3. 我們還是無形中以舊有的男性思維面對災後重建,但女性重建中的力量是潛 藏且值得探索的。
4. 面對女性需求,產業突破與創新中,婦女將帶來更多經濟效應與重建契機。
(三)關於災後生活重建之性別與復原力:
1. 災難物資分配由男性宰治,再次剝削女性、兒童與老人(女,茂林,社工)物資來的時候,都搶著去要,女人、老人家根本都搶不到 算家戶分發的時候,只有男人當代表被算到 男人八八零工,湊錢喝酒、家暴越來越多… 男人抗壓力差,有事就喝酒,八八風災奪不走他的生命,但敵不過酒精…
2. 重建資源需要檢視性別預算 女性承擔很多生活重建的責任,但是可以獲得的資源和協助卻很少(女,茂林,社工) 參加活動、職訓、就業博覽會、八八零工等等都是女性會主動去,男性都沒有出來…(女,茂林,社工)
3. 恢復期之後,生活重建應重視族人主體、中長期之後的發展
希望八八零工不要只是給一個工作,要考慮到她之後的生涯,以後怎麼發展
(四)關於災後心理重建服務之整合性、有效性與文化適切性:
1. 信仰在心理重建的工作中需要充份被了解、尊重
我問了原民,你們需要甚麼心理服務,他想了很久回答說:「還是信仰!」(女,高雄,政府單位代表);…
因為信仰,不然看到族人,看到家園變成這個樣子,真的撐不下去…(男,高屏,教會代表)
2. 讓社會重新認識原民,真正形塑文化多元的內涵,而非標籤為弱勢、特殊
希望這次受災經驗的影響可以真的把台灣主流社會變成多元文化的社會(女,台南,教職)
3. 應重視部落自主,給族人為自己部落工作的機會
政府包工程把族人做工的本能廢掉了(男,高屏,教會代表)
4. 應重視基層、在地的網絡資源
整個茂林鄉 1896 人,每戶家庭在哪裡,我可以告訴你…(女,茂林,社工)
四. 活動滿意度:總體而言,對於本次活動,大多數與會人員對整體活動內容、進行方式、講師分享內容感到滿意,對自身感到獲益良多,對專業學習有所啟發。
檢討與建議:
一. 與會者的代表性與參與:後續溝通平台的計畫應繼續加強官方與民間相關單位的代 表、會員參與,並在宣傳上加強、鼓勵男性參與。
二. 議題設計及時間安排:3 月上、下午兩場次的主題較為分散,建議後續辦理可針對單 一主題做更深入的探討。建議後續辦理中能增加綜合討論的時間,讓與會來賓與學員 有更多對話的機會。
三. 相關議題的後續發展:持續關注家務勞動有給、父母親職溝通、性別多元與酷兒親子 及家屬服務、檢視其他職場的同工(職)同酬現象等議題和服務,以在不同的場域持 續推動性別平等。
四. 場地空間設備:3 月兩場次的活動場地大(梯形座位比較適合大型演講),較不適合舉 辦論壇類型的活動,建議後續辦理能尋求 30 人大小的會議場地辦理,會議設備中若有桌上型的麥克風會是更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