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國際反性別暴力行動16日運動(16 days of Activism Against Gender Violence Campaign)源自1991年,起訖時間自11月25日「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行為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至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Day),象徵對女性的施暴行為是人權的侵犯,國家與非國家行為者有責任一同參與免於任何性別暴力的發生;此運動期間亦有許多重要國際日,例如:11月29日國際婦女人權捍衛日(International Women Human Rights Defenders Day)、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等。再者聯合國性別平等和人權保障中,強調兒童和那些弱勢群體,且國際趨勢不僅談論婦女、女孩和年輕女孩,還包括男性和男孩,又青少年發展是國家未來重要資產,11月20日「國際兒童日」(Universal Children's Day)勢必得納入聯結。本計畫擬配合上述國際重要人權日辦理工作坊、主題論壇與文宣品製作,連結消除對婦女一且形式歧視公約(CEDAW)與兒童權利公約(CRC)近年國際重要議題作宣導倡議,以達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此外,2012年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於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行為日中提出16個終止婦女暴力措施…制定國家和地方行動計劃、男性與男孩的動員、致力於青年工作並共同合作為關鍵性改變、促進大眾意識與社會動員、提升婦女經濟能力、投資性別平等與女性賦權.等,本計畫將納入上述元素以促進大眾對反性別暴力之意識覺知。
16日運動2014年主題為「從家庭和平到世界和平:挑戰軍國主義和終止侵害婦女的暴力!」(From Peace in the Home to Peace in the World: Let’s Challenge Militarism and 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強調婦女權利是人權,並承認重男輕女的系統具體有礙於傳統和法律政策,其可能將傷害婦女的暴力行為合理化,且否定女性有尊嚴生活的權利。
【目的】
*聯結CRC和CEDAW並倡議台灣面對兒童、青少年之議題,檢視台灣青少女生育健康與就業之現況,探討其社會文化背景與當前政策作為。
*增進與會者於青少年族群之性別議題覺察力和性別敏感度。
*促進台灣婦女團體與兒童及青少年團體、教育單位之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