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及建議:
1. 擴展偏鄉性別平等意識:結合花蓮在地的性別工作坊,進行的影像剪輯,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年長的長輩,這樣的議題,除了長輩需要用一種開放的心胸來看外,更需要接受挑戰,不管是他們還是平輩,這都是很重要的議題,因 為性別的落實,在臺灣來說仍然不夠,在花蓮更相對保守,有很多的教會,對於性別的議題,是持反對甚至是排斥的,但仍然有一小部分的民眾,持續努力著,只是這樣的努力,目前僅在同溫層產生效應,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年的花蓮同志遊行,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參與,或許你不一定要認同,但至少我們都不應該排斥任何的可能性。
2. 課程內容設計:瞭解到紀錄片和電影產業是多工的產業,每一個地方都是一個環節,這樣的課程上完後,有比較清楚瞭解,但因為課程都是一次性,所以只能很片面的知道,沒有辦法再深入的瞭解背後的工作,如果有機會再舉辦,能夠在課程安排上,再多一點深化,並且在一開始就告知需要有成品的展出,對於沒有基礎的人,可從一開始上課就進行記錄,理論和實務同時併用會更好,學員給予本次課程相當高的肯定。
3. 講師具性別平等意識:在邀請講師部分會特別著重於各個技術層面的性別平等現象,並且邀請講師主動參與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做為『性別觀點』的影 像工作坊,希望講師亦能具備性別意識,因為性別無所不在,而一般人以為性別平等就是等同於先要同志族群的平等,其實性別本身包含很多面向,比方有些學員會希望做出女人身體的感受性,結合新世代的塔羅牌的潮流,賦予一些新的創意和想法。
4. 未來希望帶入更多的花蓮在地藝文團體的互助,或甚是婦女團體關係的維繫,希望給花蓮一些新的啟發。台北、高雄或甚至是台中,屬於電影課程不乏少數,我們希望將來的工作坊能到更沒有資源的地方,比方雲林、彰化、台東、金門、澎湖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