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歷年會議主題
年次 : 105
名稱 : 【健康、醫療與照顧】性別、照顧者與心理健康~高齡社會中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促進與性別培力論壇
承辦單位 :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協辦單位 :
活動日期 : 105-11-11~ 105-11-25  時間:08:00~ 17:00
地點 :台大公衛601室(台北市徐州路17號6樓601室)
聯絡人 :
電話 :
電子郵件 :
活動說明 :

性別、照顧者與心理健康~

高齡社會中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促進與性別培力論壇

 

 

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的迅速發展,家庭照顧者會面對許多挑戰與課題,其照顧需求相當的多元且複雜,在照顧過程可能會面對著經濟壓力、健康失衡、照顧技巧生疏、社交中斷和沉重的身心負荷等問題,台灣目前約有七十六萬名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僅一成四使用政府長照資源,二成八聘僱外籍看護工,近六成仰賴「家庭照顧者」,其中七成是女性,平均照顧長達十年,每天照顧約13.6小時,身心俱疲,最近五年已發生四十多起照顧者自戕或同歸於盡的「照顧悲劇」。雖然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也將「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被列入第四項法定服務項目,但迄今仍缺乏實際的行動,同時也需要聆聽家庭照顧者的需求,發展更多樣化或因地制宜的方案。過去婦女團體溝通平台計畫曾針對高齡社會下的高齡女性化趨勢明顯,呼籲在規劃執行高齡政策時須注意到性別差異,且針對老年在地老化長照制度(老居)提出相關建言;但針對高齡的家庭照顧者心理健康議題及性別培力鮮少有訓練計劃的展開,藉此論壇不但可以促進婦女團體間的合作網路,亦可與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老人社福團體或長照機構團體進行跨界合作,一起為政策倡導。因此,本協會於將透過「婦女團體溝通平台」的資源,提出各地民間需要的「心理健康促進與性別培力論壇」,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素養及健康促進能力的提升,經過論壇的互動、溝通與對話,將可落實公私部門照顧組織團體、照顧家庭及個人群體間的參與式民主實踐精神,且經由論壇過程,擴大婦女團體的在地發聲,針對不同性別的家庭照顧者之需求討論,以促進對此公共議題的討論

目的:

1.增進對家庭照顧者的關懷與支持

2.提出家庭照顧者自我身心健康的管理知能

3.督促政府訂定保障家庭照顧者身心健康權益法令及服務措施

4.倡導心理健康促進與性別平等和婦女權益的關係

辦理日期:

1051111 09001200第一場(對象以長者的家庭照顧者為主)

105112513001700第二場(對象以身心障礙者的家庭照顧者為主)

 

參加對象:

1.關心家庭照顧、性別平等和長照議題有關的團體代表或個人,以及各地婦權會委員和政府相關單位代表,每場20~30

2.關心身心障礙者與弱勢者的家庭照顧、性別平等和長照議題有關的團體代表或個人,以及各地婦權會委員和政府相關單位代表,每場20~30

 

大會議程:

Ø  1111日 第一場 (對象以長者的家庭照顧者為主)

時間

內容

負責或主講(暫訂)

830~850

報到、相見歡 

參與人員

850~900

與會貴賓介紹

主持人張菊惠常務理事/ 張玨 理事長

900~910

婦女溝通平台開場簡介及CEDAW說明

婦權會代表(待邀請)

910~9:40

專題演講~

心理健康促進與性別平等和婦女權益

張玨理事長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9:40~10:20

成年女性照顧失智母親的性別體驗與心路歷程

廖美蓮副教授

(東吳大學社工系)

10:20-10:30

休息

 

10:30~11:10

家庭照顧者自我身心健康的素養

謝佳容副教授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11:10~11:50

家庭照顧者的關懷與支持行動

陳景寧秘書長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11:50~12:00

綜合討論

主持人張菊惠常務理事

12:00~

賦歸~

 

 

Ø  1125日第二場(對象以身心障礙者的家庭照顧者為主)

時間

內容

負責或主講(暫訂)

1230~1300

報到、相見歡 

參與人員

1300~13:10

與會貴賓介紹

主持人張菊惠常務理事/ 張玨 理事長

1310~1320

婦女溝通平台開場簡介及CEDAW說明

婦權會代表(待邀請)

1320~14:00

專題演講~

家庭照顧者的關懷與支持行動

張筱嬋副主任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14:00~14:50

心理健康促進與性別平等和婦女權益

張玨理事長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14:50-15:00

休息

 

15:00-15:50

成年女性照顧失智母親的性別體驗與心路歷程

廖美蓮副教授

(東吳大學社工系)

15:50~16:40

家庭照顧者自我身心健康的素養

謝佳容副教授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16:40~17:00

綜合討論

主持人張菊惠常務理事

17:00~

賦歸~

 

 

 

 

成果報告 :

單位名稱: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方案名稱:性別、照顧者與心理健康~高齡社會中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促進與性別培力論壇 : 一般照顧者、身心障礙照顧者)

辦理時間及地點:台大公衛601(台北市徐州路176601)

1111日上午 08:30~12:30

1125日下午13:00~17:30

方案執行情形:

本次以論壇形式舉辦兩場集結產、官、學以及家庭照顧者(與會參與者來自於長期照護的社工師與照服員、家庭照顧者、學者與研究生,也有非業務主官的中央夥伴)四方共聚一堂的工作坊。此溝通平台著重的重點在於:使用政府提供照顧者跟高齡者有關的服務後,發現各地區別使用的差異或是現在的服務改善的空間進行探討與檢視提出對政策的修正,並聚焦於性別、心理健康與家庭照顧者的議題為重點,促進家庭照顧者分享其使用長照服務的經驗與需求滿意度再與學界或產界的對話機會。內容豐實。

 

效益評估:

過去婦女團體溝通平台計畫曾針對高齡社會下的高齡女性化趨勢明顯,呼籲在規劃執行高齡政策時須注意到性別差異,且針對老年在地老化長照制度(老居)提出相關建言;但針對高齡的家庭照顧者心理健康議題及性別培力鮮少有訓練計劃的展開,藉此論壇不但可以促進婦女團體間的合作網路,亦可與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老人社福團體或長照機構團體、精障者家屬團體等進行跨界合作,一起為政策倡導。

 

Ø  本計畫透過場活動的帶領,完成下述四項方案計劃的標:

1.增進對家庭照顧者照顧議題理解,並達關懷與支持。

2.家庭照顧者自我照顧的意識與自我身心健康的管理知能。

3.督促政府訂定保障家庭照顧者身心健康權益法令及服務措施。

4.倡導家屬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促進與反思照顧工作女性化處境以及未來長照工作去性別化的願景

Ø  本計畫透過二場活動的帶領,其價值與成效,如下所述:

1.展開對社區婦女對此議題有深入的了解與認識,且提出家庭支持系統對心理健康促進的關懷行動可能性,以及提升家庭照顧者於高齡化社會中,對性別議題的認識,俾使協助政府推動社區照顧的心理健康素養之能力提升。

2.培力家庭照顧者代表,凝聚後續公共政策的參與及監督共識,提升民間老人與長照團體參與長期照顧議題的性別觀點與心理健康發展。

3.透過兩場論壇的對話,充權家庭照顧者成員意識到自己的能動性以及社群連結的需求,未來協會也將開拓資源發展長照的家屬照顧者性別培力團體,整理大家照顧者於歷程中的階段、因應與轉變其照顧方式的故事。

檢討及建議:

Ø  政策面:

目前長照2.0的政策中缺乏性別影響評估的檢視,且服務的內涵重視社區與居家化的發展,但針對家庭照顧者卻僅注意到有喘息服務的需求,但對過去執行成效卻缺乏成效評估,更遑論能注意到性別差異的需求。

Ø  實務面:

目前對於家庭照顧者的關懷,在各縣市雖有民間組織推動此議題,但各組織間的資源橫向連結卻顯不足,且少與心理衛生單位的跨界合作,應可再透過更多的對話、交流,來提供給社區家庭照顧者更多的協助與支持。

Ø  平台執行面:

1.     第一場發現時間不足讓參與者暢所欲言,因此第二場增加可先寫發言條。

2.     長照政策缺少對第一線照顧者各種需求的了解,導致有的方案只形式而缺真正落實。

3.     政府一些方案,知道的人並不多,不夠普及,經由這次討論,大家也會建議成立照顧者與心理健康的平台,彼此聯繫、資訊交流。

4.     未來要持續主辦有關[性別觀點的照顧者與心理健康]的論壇。

5.     建議主辦性別相關的照顧者紓壓工作坊、自我療癒工作坊、長照政策檢視工作坊等。

6.     建議未來協會也將開拓資源發展長照的家屬照顧者性別培力團體,整理大家照顧者於歷程中的階段、因應與轉變其照顧方式的經驗,大家學習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