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4年十月二十八日
地點:臺南市生活美學館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參與人員:
政府、各方專業人士共十四人
每場論壇最多限四十位民眾參與
=============================================================================
會議結論:
(一)家庭與兒少暴力:
現在有很多家庭暴力的小孩如何被發現,在實務中有很多被虐待的個案,如6歲以下,無能力保護自己,這樣的暴力在社區、家中是很隱密的,可能被施暴很久了。我們那組有提到在社區中有里長、警察都很重要,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另外我們這組有學校的老師提到,有一些是社會局轉來的孩子,也有是家暴家庭的目睹兒,學校跟社會局是否有一個連絡的機制,就像高危機的個案,警政、醫政、社政,都有一個溝通平台。此外,責任通報如鄰長、里幹事、社區守望相助的人員,可以建立他們基本的相關知能。在養育幼兒最辛苦的部分,需注意下列關鍵要素:
1.經濟壓力:家庭中有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錢的問題。
2.生活照顧:小朋友基本的生活被照顧的部分。
3.家庭功能是否發揮出來:有些家庭,媽媽還是20歲以下的年齡,她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照顧好自己的小朋友?是令人擔憂的事情,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如何去照顧小朋友?
4.多陪伴子女,了解子女的需求及想法,父母都一直在工作上無心、無時間陪伴、親職功能弱。
5.新手夫妻上4小時親子教養的課,遇到問題比較知道如何處理,也可減少家暴發生。
(二)兒少輔導之策略:
1.從團體工作方式介入,降低家庭防衛
2.透過學校的立場,緩和家庭防備,再強化社政、教育單位的多方機制,學校輔導室可提升前端的發現功能。
3.訪視困難時可以跟學校搭配。老師不大有意願社工訪視,但是可以跟社工配合家訪。
4.未有建立合作機制
5.目睹:提升敏感度
又,目睹方案處遇方式,如何精進落實:
1.加強社區工作、鄰里關懷之宣導:如社區、里民大會場合,里長宣道增強
兒少保護的認知。
2.對於如何協助目睹兒少:減少兒少對於自身處境的擔心、焦慮、害怕、同理其弱勢的立場,建議以溫馨、軟性的方式介入關懷。
3.學校輔導室如何落實
4.里民大會種子培訓
5.誰去通報:擔心會留下歷史紀錄,就請里長通報,避免危險。
6.建立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建立孩子敏感度。
(三)在社區鄰里中應如何推動兒少輔導及制止兒少虐待?
1.連結社區:社區網絡應相互連結。
2.社區偏鄉的地方:親友資源很重要彼此相互幫忙,但礙於人情難以主動通報。
3.做個案追蹤:通報的人是隱藏性的、住家、社區所在的皆加強關懷,進一步的訪查。
又,可為兒虐貢獻什麼?
1.自身經驗中的住宅社區經驗:
(1)目前沒有兒虐之與聞經驗、也無跟里長、村里幹事連結的經驗。
(2)對照今昔,過往社區關係連結緊密,今疏離難以被發現。
(3)若真有發現會透過鄰、里長,通報或打113。
2.自身生活中的經驗
(1)工作體系的附和預防宣導教育,提高家防意識與通報、求助諮詢。
(2)工作中服務對象之家庭成員可能為高風險,或兒少保須被關注的成員。
(3)但非求助聲請當事人之主述問題項目,困難介入,或有無法介入之原因。
(4)社區福利輔導單位,求主管道系匿名性,若有敏感度覺察疑似兒少保、高風險家庭個案,常可能列為無效通報而未通報。
(5)社區網絡通報仍有漏洞、盲點。
(6)預防教育、防治教育仍為要務,在求助者方面:增進意識知能。助人者方面:增進通報、資源連結的功能、提供諮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