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蔡碧菁(台灣人權促進會志工)
活動日期:2015年8月24日至28日
活動地點:台灣國家婦女館、國立師範大學公領系
主辦單位:Poster for Tomorrow、台灣人權促進會
協辦單位:婦女權益發展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國立師範大學公領系
為期一周的的人權海報工作坊,請到兩位來自法國人權組織「Poster for tomorrow」的講師,該組織每年都會舉辦一段期間的活動,透過各種實踐的方式來宣言他們的理念,今年的活動即是由兩位風趣的講師-Herve Matine和Tommaso Minnetti,到世界各地教大家設計人權海報。Matine來自伊朗,Tommaso則來自義大利。他們巡迴世界,到各個不同的國家與當地的人權
組織合作舉辦工作坊,而台權會一直都是他們合作的對象,所以在許多亞洲國家中,台灣能幸運地被挑選為他們駐足的地方。在第一天Martine簡短的介紹了自己,他曾經被判過死刑,而至今他透過教畫人權海報宣揚廢死的理念。而Tommaso則是有一位中國太太,並居住在中國,所以他也會說些中文。曾經問過他,是否有在中國舉辦過類似的人權工作坊?Tommaso遺憾地說,他們嘗試過很多次卻都失敗,即使找到了合作對象,但不敢公開宣傳活動,而不能宣傳便失去了傳播人權理念的意義,所以最後只能放棄。
工作坊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天,而五天內每個人都必須創造出具概念性的人權海報。Martine和Tommaso上課的方式很有趣。他們叫大家把自己想要表達的人權理念寫在白板上,我們的主題有性別平等及廢除死刑,大家寫了各式各樣自己希望傳達出的想法,如「死刑不等於正義」、「女人也有工作權」、「Free the nipple」、「婚姻平權」等。接著Martine及Tommaso一個一個跟大家討論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確定這些概念。然後,再讓大家回到紙上,將自己的概念轉化為圖畫的形式。

在性別平等的主題中,老師們引介各種有關性別平等的相關議題,如有些國家的婦女被禁止開車、工作,或是女性的社會地位遠遠卑微於男性,而常遭受暴力甚至歧視,透過這些議題的介紹,老師希望刺激大家對海報議題的想像。在台灣,雖然女性的地位相較過去已是大幅的提升,但卻不是完全的平等,因此大家提出了更多不一樣性別不平等的議題,並將這些議題實踐於海報上。例如,有人將男人女人的胸部調換,或是反問為什麼女人需要穿胸罩,來強調女人男人都有free the nipple的權力,女人的並沒有比較羞恥;有人則利用各種顏色代表自己的獨特性別認同,打破社會強迫扮演的既定角色。他們或是利用顏色、語言或是簡單的圖像來強調性別平等,而性別認同的平等、異性戀同性戀的婚姻平權、女人free the nipple的自由等都是性別認同重要的一環,也透露出在台灣,性別平權仍有進步空間。雖然多數人接受同性戀者,但體制仍將他們排擠在外;一樣都是胸部,女人脫掉上衣就是會被指指點點;一樣都是人,異樣的性別認同就變成怪物。希望透過這些人權海報,不論是亞洲人、歐洲人、東南亞人還是阿拉伯人都可以收到我們發出的訊號:性別雖然不同,卻同樣都是人,所以也該擁有相等的權利與自由。
剛開始Martine分享了一個他自己過去的經驗,說他曾經在教畫海報時,看見有個學生老是在喃喃自語。他問學生,為什麼一直在碎碎念?學生回答他:「畫這個海報又沒有用,世界也不會為我們而改變啊!」於是,Martine就叫他將一個紙盒子用黑膠帶密封住,Martine問裡面有任何的光線嗎,學生答沒有,於是Martine叫就拿美工到戳一個小洞,並說現在有一點光了,然後繼續戳一個又一個洞,並問學生這個箱子裡有越來越多的光了對不對?學生點頭,表示同意。他告訴我們,他們並非是想要這個世界馬上為他們改變(現實上當然也不可能),而是希望能夠慢慢地地讓世界變得不太一樣,如光線一點一點地透進黑色紙盒一般。我暗自忖度,或許這就是為何他們取名為「Poster for tomorrow」,他們不斷地努力,就是畫出一張可以讓明天更好的海報。

本文修訂自〈Poster for tomorrow,顧名思義即是「為了明天而畫的海報」〉一文,《台灣人權促進會電子報》2015年8月號。
【延伸閱讀】
- 「不一樣的溝通方式!人權海報促進公共議題討論!──Poster for Tomorrow人權海報設計工作坊」成果發表記者會新聞稿,2015年8月29日。
- 汪彥成(2015/8/29)〈一張海報 如何讓明天更好?〉,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