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國際視窗】性別與氣候變遷
日期:103-10-02       

本文作者:張琬琪(婦權基金會研究員)

 

最初的問題:氣候變遷是一性別中立議題嗎?

 

    自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臺造成嚴重的災害後,國內性別與氣候變遷相關研究漸漸受到關注,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性別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連結依舊是模糊的。普遍來說,在氣候變遷領域一直難以推動性別主流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性別統計與分析的機制。

 

    舉例來說,許多人都知道,氣候一旦變遷,容易造成天然災害,而受到最大衝擊的會是貧窮者,通常分析就到此為止,相關單位便開始針對分析的結果研擬對策。但因為缺乏性別統計與分析,使得政策標的特徵瞭解不足,無法制定有效的對策,結果事倍功半,降低政策的效能。

 

造成女性在面對氣候變遷相對脆弱之原因

 

    聯合國開發總署2013年Overview of linkages between gender and climate change一文指出,造成女性在面對氣候變遷時脆弱度較高的原因包括:傳統的社會文化制度、資源取得機會不平等和決策掌握程度低。

 

  傳統的社會文化制度是天然災害發生時,造成女性受害機率高於男性的主要原因。所謂傳統社會文化制度包括:對女性人身自由的限制,例如:部分開發中國家,仍有女性在沒有男性的許可下不能擅自離開房子的狀況;傳統服飾使得女性行動較不便;以及女性對於家庭的責任,例如:災難發生時,必須協助及照顧小孩和老人逃生等。

 

  其次,資源取得機會不平等使得女性在災後重建的障礙高於男性,例如:女性取得信用貸款的機會通常比男性低。最後,從結構層面觀察,由於女性的決策掌握程度低,因此容易有單一性別盲點的決策出現,忽略了女性需求,造成上述的惡性循環。

 

女性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之價值

 

    除了上述造成女性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相對脆弱的消極因素外,讓我們翻轉一下思考模式,將女性的角色從消極的被害者轉換成積極的參與者,將可以發現,提高女性在該領域的參與,確實能創造貢獻。以下根據文章的論點,分別從個人、社區和中央三個不同層次切入,分析女性在氣候變遷上的價值。

 

    就個人層次而言,許多研究結果皆顯示,相對於男性,女性對於環保議題較為關注;又由於女性在家庭中扮演著照護者的角色,使得其對於天然資源的管理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智慧。如擴大至社區層次,誠如前述女性因為扮演家庭照護者角色,因此對於其居住的社區有較透徹的瞭解,同時女性在社區的動員能力也不容小覷;聯合國也建議,提高女性進入氣候變遷相關議題的決策圈,可從地方層級開始推動。最後,對於中央政府而言,提高女性的參與、增加中央決策的性別多樣性,藉由不同的思維模式,激發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對於現在迫在眉睫的氣候變遷議題將是一大福音。

 

相關行動建議

 

    2015年第59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將由各國提出「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Beijing Platform of Action, BPfA)20周年檢視報告,為此,本文最後嘗試以BPfA之女性與環境3大策略目標(性別觀點的融入、性別影響評估機制的建立、女性決策參與)為骨幹,結合前述聯合國開發總署的行動建議,提出以下結論:

1. 性別觀點的融入

將性別觀點納入所有氣候變遷相關計畫,有效地指出不同性別者的差異需求。

將性別觀點納入氣候變遷的國家及國際層級財務機制與策略中。

發展和執行各層級的減緩行動計畫、永續發展計畫時,必須要求能夠確保消除貧窮和女性賦權。

2. 性別影響評估機制的建立:

針對「受氣候變遷議題影響」以及「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提出性別差異分析。

3. 女性決策參與:

確保女性的完全參與和達成結果的性別平等。

 

【延伸閱讀】

 

  1. Senay Habtezion(2013) “Overview of linkages between gender and climate change,” UNDP.(http://www.gender-climate.org/Content/Docs/Publications/UNDP_Policy-Brief-Overview-of-linkages-between-gender-and-climate-change.pdf
  2. 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http://www.un.org/womenwatch/daw/beijing/platform
  3. 彭渰雯(2010.9)〈性別與氣候變遷〉《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1期。
  4. 瑪達拉.達努巴克(2010.9)〈從災難中看見性別:我的五個性別觀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1期。
  5. 施奕任(2012.10)〈環境正義、氣候變遷與性別觀點〉《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