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2014年社會企業世界論壇參訪紀實

韓國社會企業參訪紀實
本文作者: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組長李芳瑾

  微涼的秋日午後,我們一行26人浩浩蕩蕩的由臺北出發(另有4位夥伴相約首爾碰頭),前往2014年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主辦國南韓朝聖。這是臺灣首度參與此年度盛事,因此事前的籌備工作自半年前即陸續展開,韓國主辦單位齊心協力基金會(Work Together Foundation)亦積極籌備整個會議。本次會議年度主題為透過社會企業創造社會變革,大會除了安排兩天半的豐富論壇外,亦於會前準備三天的社會企業實地參訪行程,讓與會者有機會接觸更多南韓當地的社會企業。

  
三天的社會企業參訪行程除了本團30位代表外,其他尚有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俄羅斯、中國等各地來到此參與此次盛宴的朋友,一同走訪了幾個當地的重要組織,如:完州郡社區商業中心、全州傳統釀酒教育中心、蒲公英醫療合作社、城美山社區合作托育中心、陽川區創意育成教育中心等。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站是完州郡社區經濟中心,此中心是韓國第一個「中介」支援中心,是民間與政府共同協力完成的平台,透過多種教育課程、持續開發地區資源,並以培育當地企業的方式以達成使全體受益的社區經濟。該經濟中心是依照2008年完州郡農業農村發展5年計畫內的約定計畫而成立的社區經濟養成事業,至2009年時,依照社區商業中心設立方案運行研究服務與社區商業支援條例規範,進行成立的前置工作。2010年中心正式設立,完州郡政府也開發了許多農村活力課程。

  
下午我們造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土墼造建築學校,其為教科文組織計畫案的一支,此校負責執行土墼造建築的訓練。受訓期間,專家跟技師需學習將當地特色結合到土鑿造建築設計中,創造出具有社會特色,且兼具生態永續的建築。是日晚下榻於全州韓屋村,似乎有種呼應下午參訪組織的理念,而韓屋村的歷史及存續,也是當地居民重視的一環。此區仍保有700間韓屋(韓國傳統房舍),這些房舍仍為當地居民住家,算是完整保存了韓國的傳統。我們到訪的那天適逢當地舉辦大型慶祝活動,也同時吸引了許多外地韓國人到訪遊覽。

  
翌日清晨,我們在雨中甦醒,在霧濛濛並帶點寒意的氣氛下與韓屋村道別,前往蒲公英醫療社會福利合作社。合作社是由地區居民(社員)與醫療人員合作共同創立、經營並利用的醫療機關,目的是改善社區居民的醫療、健康、生活問題。蒲公英是利用合作社與凝聚的方式,為社會的弱勢持續提供醫療支援。其致力達到「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社區、健康的共同體」。蒲公英醫療合作社產生收益後並不發給福利金,而是與地區居民(社員)一起決定該如何使用。為地區居民與社會的健康,實踐並推動健康預防活動。

  
參訪第三日的行程因為時間較緊湊,因此主辦單位只安排了兩個單位。首先來到首爾市麻浦區西部的城美山小鎮(Seongmisan Village),這個社區自1994年開始至2000年的6年期間是草創醞釀期,期間成立了合作社型態的托育中心,讓社區居民可以互相支援,共同照顧孩子。托育中心主要提供一至四年級小學生的課後輔導,讓雙薪家庭的父母不用擔心孩子放學後的照顧問題。2004年在社區創設了一個12年學制的替代學校,該校目前有170位學生,40名教師(含輔導員及志工)。同年也創立了一城鎮學習中心,讓父母毋須擔心放寒暑假的小朋友沒地方去,可將孩子直接送去家附近的學習中心。在健康方面,社區於2012年也成立了一間醫療合作社,由當地居民及醫療專業者共同組成,旨在提供值得信賴並能即時提供醫療服務的家庭醫生,希望透過長期服務解決家庭健康問題,目前約有450名會員。除此之外,城美山社區也定期舉辦各種慶典、活動,並定時召開社區會議,共同討論社區問題,凝聚社區向心力。

  
另自2001年開始城美山成立社區型的消費合作社,旨在提供有機食品,提供合作社成員和當地社區居民的飲食健康。創立初期僅100戶,2012年擴增至7000戶。在消費合作社內約有20家左右的社會企業,包括以收購買賣二手衣物的「再利用之家」、自製手工皂、麵包烘焙、工藝品、媽媽廚房、有機餐廳等社區小店。目前社區大約有700戶左右的居民,而其中約有70個左右的社區團體、店面在社區內活動。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非常注重環境保護永續議題,成功集結社區力量,轉變國家原訂增建水庫的計畫。

  
午餐我們以美味的傳統韓式料理結束了上午的參訪行程,下午則轉戰陽川區的創意育成中心(Yangcheon-gu Incubating Center)。此區是首爾市第一個設置商業創新育成中心的區域。育成中心是以青年為對象,為發掘社會型企業的成功模式,鼓勵優秀的社會企業並提供適當的支援,為韓國第一個特別支援青年創業的中心。中心每年都會選拔優秀的社會企業,提供有系統且專門的營運支援,並進行財團內外部的社會企業育成支援與合作體制建構等活動,第一年即成功育成了35間企業。

  
結束三日參訪行程後,緊接著就是本次社會企業世界論壇的開幕典禮。三日走訪了韓國在地社會企業後,深深以為社會企業雖仍追求利潤,但與一般企業不同的目的在於以解決社會問題為核心價值,而此「社會」小自社區團體,大至國家社會所面臨的困境,其最終都有一個核心關懷。而韓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事實上有許多也是臺灣社會目前的困境,包括城鄉差距、鄉村人口外流、青年失業等問題,我們也試圖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而令人欣慰的是,相較於韓國的社會企業,臺灣近年來社會企業的發展並不落人後,我們有做身障接送及旅遊的多扶公司、有特別關懷身心障礙朋友的喜憨兒金會、有促進原鄉部落婦女就業並發展事業的地磨兒等等,縱然地狹人稠,但社會企業的發展卻極富生命力。這三天的參訪過 程中,完州郡社區經濟中心的執行長曾說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社區的問題必須由社區居民共同解決」,言下之意即是在地問題無法透過外人解決,唯有居民自己投入,才有可能將個人面臨的問題提升至社會關切的議題,也唯有透過這樣的方式,公民意識始得以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