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交流園地】讓改革的種子代代流傳

本文作者:彭渰雯(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二〇〇七年民法一〇五九條的修改,將子女姓氏由「原則從父姓」改為「父母約定之」,可說是台灣姓氏平權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在重視傳宗接代的華人社群內,過去只有兒子才能傳承家族姓氏的文化傳統與法律規定,一向是重男輕女現象的主因。即使法律曾經開了一些縫隙(例如最早可以「入贅婚」的方式從母姓、一九八五年的修法新增「母無兄弟者」可約定從母姓),但誠如陳昭如在本書推薦序中所言,這些條款以「例外」的方式存在,更鞏固了「從父姓才是正道」的巨石地位,母無兄弟者即使想依法約定子女從母姓,立足點與正當性矮了一節,且往往需要遵從「老二定律」(第二個小孩以後再談)。

  
二〇〇七年修法後,子女姓氏從父姓或母姓,理論上不再有父姓優先的道理了,新生兒的母親和父親可以公平地討論孩子要從哪一個姓氏了(就跟討論要取什麼名字一樣),甚至姓氏與傳宗接代也不必然需要掛勾了,但是,您準備好了嗎?

  
在本書推薦序中,一路帶領台灣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的尤美女立委、長期站在台灣婦運第一線並且最早宣示改從母姓的劉毓秀教授,以及長期致力台灣性別法律改革研究與民主倡議的陳昭如教授,分別陳述了姓氏修法改革過程的困難和意義,也指出了在修法之後,父系意識形態仍然對於想讓子女從母姓的新生兒父母造成重重阻礙,以至於修法九年來,迄今依舊只有不到2%的夫妻會約定從母姓。

  
類似地,二〇一〇年在婦女新知基金會與「監護權媽咪」的催生下,一〇五九條再次修改,自此法院在裁定未成年子女能否改姓的申請案上,應以「子女利益」為考量。但是如同陳昭如和「監護權媽咪」召集人林佳蓉所言,實務上還是有許多法官或調解委員,對於「子女利益」的判定,是站在「從父姓是既成事實」之不平等立足點上,漠視或低估單親家庭母子/女的心理需求與認同,而認定「從母姓」或「更改姓氏」本身就必然對子女不利。

  這些正是近年來政府一直在宣導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所致力對抗的文化的、間接的性別歧視。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延續著姊妹團體婦女新知基金會的修法成果,希望從母姓不僅是法律條文的宣示,而是所有女性、男性能夠實質平等行使的權利,因此自二〇一三年五月,在臉書成立了「從母姓俱樂部」,讓從母姓或想要從母姓的家庭與個人,可以有一處交流經驗與心情的平台。在俱樂部內,三不五時會有新加入的年輕女性表達對子女從母姓的期待,卻不知道如何說服男友或夫家,因而醞釀了本會出版這本專書的動機。

  
本書共分三大單元。輯一「約定子女從母姓」收錄的是在婚姻內的夫妻協商約定子女從母姓的故事。其中,前兩篇黃哲斌、李孟瑩的故事是發生在二〇〇七年的修法之前,其餘文章則均是二〇〇七年後夫妻協商從母姓或約定改母姓的經驗。從這些作者的心情分享可以看出,「母無兄弟」確實常是許多家庭一開始萌生讓孩子從母姓的緣起,但能夠讓所有作者克服萬難完成這場「小革命」的實踐動力,卻是從爭取權利的過程中萌生出的對於公平的堅定信念。事實上,「家中只有女兒」的家庭本來就是這個仍重視傳承父姓宗祠的社會裡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她們也最容易受到從母姓運動的召喚。在男女平等的意識獲得啟蒙後,我相信這些家庭從母姓的實踐,不會在解決了父姓繼承危機後就停止,而可以成為代代流傳的改革種子!

  
輯二「孩子改從媽媽姓」,收錄的是孩子本身由父姓改為母姓的不同故事。在二〇一〇年的再次修法過後,成年子女可以自主改姓,雖然目前就此改姓的子女,通常對生父有著悲傷或模糊的記憶,而透過改姓來回應自我的認同;但我們也從推薦序的劉毓秀教授以及剛改母姓的年輕人「髙草」的實踐中,看到不一定因為「爸爸不好」而改姓的趨勢。此外要特別說明的是,離婚後單親撫養小孩或成立另一個家庭而申請未成年子女改姓的案例,實務上也不少。但考量孩子與父方家庭的關係維繫,或因進出法院的過程已感疲憊,我們在邀稿過程中,充分感同深受這些家庭對於公開書寫的心理負擔。在此特別感謝單親的「王佳毓」,在壓力之下仍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

  
輯三「超越家庭從母姓」,則是收錄了更另類的從母姓故事,包括非婚生家庭的當事人(女兒、母親)現身說法,以及收養家庭、同志家庭的從母姓實踐。這些異性戀一夫一妻制度外的家庭形式,早已存在並構成我們社會多元家庭的樣貌,只是在過去常受到污名或漠視。因此在閱讀本輯的文章中,除了從母姓議題之外,讀者也可以更加認識這些另類家庭的生命經驗,並從而思考討論關於非婚生家庭、婚外情、單身收養、同志伴侶家庭等政策的現況與性別意涵。

  
從母姓運動經常碰到一種質疑聲音是:從母姓有什麼意義嗎?還不是母親的爸爸的姓氏?其實從這本書廿三個故事主角的經驗中,讀者將會發現從母姓的最大意義不在於追溯過去,而在於改變未來。作者們在沒有稿費且版稅均捐給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的條件下,仍願意書寫分享自己的經驗,給有心從母姓的家庭與個人更多相互支持的力量。衷心希望這本書的出版,可以對台灣社會的性別與姓氏平權,有更積極、正面的助力!

 

  • 本文改寫自《歡喜從母姓》專書主編序
  • 本書《歡喜從母姓》已設有臉書粉絲專頁,歡迎大家多多點閱交流!
  • 活動預告】台灣國家婦女館訂於105年8月19日(五)14:00-16:30舉辦性別講座下午茶「歡喜從母姓」,邀請本書的主角分享自己的故事,歡迎報名參加。
    (報名網址http://ppt.cc/DA9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