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期照顧政策中的性別議題
(1) 應針對服務使用者、服務提供者的性別進行統計及分析。讓兩性經驗與觀點都在政府法案、政策、方案的設計、執行及監督過程中被同等重視,透過政策及方案評估,讓女性和男性同樣受惠,並消除性別不平等。
(2) 建立跨性別之照顧認知—照顧責任並非單一性別專屬,應建構兩性平等分擔照顧責任的法律、政策及民眾意識,從種族、階級等因素,審查不平等分擔責任的問題,並提供整合式改善策略,消除制度化性別刻板印象。
(3) 發展國家、社會、家庭共責的照顧關係—家庭解組、照顧功能式微下,國家應做人民的肩膀,共同協助人民維持生活品質與經濟安全。
(4) 在職場中,需要首長的示範,像是:請育嬰假、家庭照顧假,有了示範,才能讓員工上行下效。
(5) 整體長照服務體系的規劃,應考量服務提供者服務內容、時間、配套、勞動條件、社會地位的提升,避免發展單一性別為主的照顧體系工作。
二.以照顧者觀點建構友善的公共化照顧服務—
(1) 長照資源的建構應考量以下原則:資源充足性、品質水準、供需一致、方便性、可購買性、服務輸送的時效性等。
(2) 發展社區內支持系統:像是—鄰里長、公衛護士等),以主動接觸、主動提供服務為原則,確保服務資訊的流通順暢。
(3) 不以經濟能力做為使用服務與否的指標,針對個別需求要能彈性發展。
(4) 發展複合式社區服務中心。
(5) 發展申訴管道及法律援助機制。
(6) 發展方便雙老家庭同時就醫服務。(如提供老人專門門診服務或志工陪同服務)。
(7) 發展照顧者的個管服務—單一窗口、諮詢、服務媒合、轉介、追蹤等。
(8) 社區建構照顧者支持網絡—發展互助家庭模式
三.照顧服務人力
(1) 推動照服人員協同作業、社區互助網絡、補助投保(微型保險、執行業務過失保險、公共意外責任險等)、發展差異化服務等機制。
(2) 建議將技術型身體照顧和家務性環境清潔等分開、區隔,分層計費。
(3) 偏遠地區建議在薪資結構上要提供偏鄉加給及交通補助。
(4) 針對老人與身障家庭托顧員分流制度,建議開設補訓課程統一證照資格,讓家托員能兩類型的服務都能兼收,拓展市場與彈性。
(5) 讓服務工作能開展品牌經營及微型創業,依期待與能力做出市場區隔,吸引更多人的投入,將照顧產業由勞力密集度能加入智力設計的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