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琬琪(財團法人婦女權利促進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對聯合國來說,2015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除了適逢該組織成立70周年外,聯大亦在該年9月召開「通過後2015年發展議程高峰會」(UN Summit for the Adoption of the 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確立了未來15年用以指導全球發展方向的框架──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較上一代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只有8項目標,新一代的永續發展目標則多達17項。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針對這17項目標中與性別平等之連結做了一系列的介紹與報導(原文連結),本會摘譯重點如下: 目標1:終結貧窮 相較於過去千禧年發展目標量化的衡量指標,[1]這次終結貧窮的發展目標比較著重在制度上的改變,強調「終結以各種形式存在於世界各地的貧窮」為目標。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全球仍有10.3億的女性無法在正式的金融機構開戶;女性也只握有全球土地20%的所有權、全球財產的2%。不少政策制度面的問題,再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了女性在經濟資源取得上的障礙,比男性多出許多,因此欲有效終結貧窮,應從提升女性經濟地位開始。 目標2:終結飢餓 在該項目標下的兩項與女性相關的指標分別為:1. 確保青少年女性、孕產婦以及哺乳中的婦女皆能攝取均衡的營養;2. 確保小農的收入能在2030年漲到雙倍,欲達成該目標的作為包含確保女性、原住民與自耕農有保障且平等的取得土地和其他具生產力的資源。 目標3:確保健康並促進生活福祉 該目標下和性別相關的指標主要以「性和生育健康」為主,其中又以女性在進入生育年齡後,以及懷孕期間的健康為主要討論的焦點;明確要求在2030年前全球孕產婦死亡率應少於10萬分之70(每十萬活產嬰兒數有70位孕產婦死亡),以及確保普及的「性與生育健康」照護服務,其中包含:家庭計畫、健康教育與相關資訊的傳遞,以及將生育健康納入國家政策與計畫中。 目標4:確保普及且有品質的教育 在該目標下與性別平等相關仍著重在基礎教育上,第一,聯合國要求在2030年前確保每位學齡兒童能享有免費、平等且高品質的初等與中等教育,且必須效學習成果;第二,聯合國更進一步要求,達成學齡前兒童的完善發展與照護,協助其建構進入初等教育所需之準備。 目標5:達成性別平等及女性賦權 除了敦促各國重視法制的改革外,聯合國婦女署將「提升女性政治參與暨領導力」以及「女性經濟賦權」列為達成性別平等之核心工作項目,透過鼓勵女性參與公民事務,以及協助婦女從事有尊嚴的且穩定的工作並累積其資產。聯合國婦女署亦呼籲「消除對婦女的暴力」,並呼籲各國政府在制訂政策時必須反應女性的需求,並強化男性在推動性別平等議題上之參與。 目標6:確保水資源與公共衛生設備的可近性與永續性 許多地區是由女性負責取水的工作,犧牲了在學時間和有酬工作時間,造成男女的社經地位的差距加劇;甚者,由於長時間、長距離的負重,提高了婦女的健康風險。 另外,公共衛生設備的缺乏,包含隨地便溺的問題,[2]大大提高了水資源汙染與疾病傳染,除了直接影響生活環境的衛生外,也間接地成為父母不願送女孩去學校受教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本目標其中一項指標便是要求在2030年之前終結「隨地便溺」的問題,並確保每個人都可享有充足且平等的公共衛生條件,同時須特別注意婦女、女孩和其他弱勢族群之需求。 目標7:確保可負擔、穩定且永續的現代化能源之可近性 由於女性在家中的能源管理者角色,應該在目前擴張中的現代化永續能源產業中占有更具影響力的位置。在討論能源計畫和制訂政策時,所有的細節都應該考量到性別的面向,同時積極地提高女性在該領域的決策參與。在能源產業中,必須消除對女性參與的所有障礙,同時各種與能源相關的委員會,無論是國內或是國際間的,都應該提高女性代表的席次。 目標 8:促進永續且具包容性的經濟成長;完全且具生產力的就業機會 所謂具包容性和永續性的經濟環境,應當注重環境保護並明智地使用資源,以確保未來的世代可以永續經營。對許多人來說,就業是建立其經濟自主的起點,而在一個具包容性的經濟體中,所謂的尊嚴工作,代表其工資足以維持生活需求,工作環境安全並免於歧視。 當經濟體致力於達成女性權益和性別平等時,其所帶來之效益,包括更公平的社會和更強勁的經濟成長,將可以外溢至所有人。因此,有必要讓女性擁有平等的機會獲得尊嚴工作,取得具生產力的資源和金融的服務,並提高女性在經濟領域之決策圈之比率。 目標9:興建具韌性公共建設;促進工業化的包容性和永續性並刺激創新 經濟的發展建構在公共建設之上,而公共建設的建構工程與使用必須具備永續性和韌性,以確保環境不破壞,並經得住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因此,公共建設在規劃、興建和籌資的過程中,必須將性別的面向放入考量,才能照顧到婦女的權益與需求。 在工業發展方面,必須採取永續發展的路徑,包含善用創新科技。然而,在科學領域、建設、製造和能源產業中,女性的數量都遠遠低於男性,因此,如何提高女性在該領域的參與是至關重要的,使得女性有同等的機會參與建構一個共享與永續的未來。 目標10:減少各國內部的不平等;縮短國家之間的差距 國家間的不平等與國家內部的不平等,在近幾年來都有擴大的趨勢,不但是不正義的表徵,更弱化了整體社會結構。以全球女性的處境來看,首先是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女性的薪資低於男性24%;開發中國家有75%的女性從事非正式或未受保障的工作;全球的家事勞動者有83%為女性,且大部分都未受到法律的保護而領取遠低於最低薪資的報酬。 更甚者,交叉性的性別歧視使得原本已經不平等的情況加劇。例如:司法體制無法有效嚇阻基於性別歧視的暴力,或是國家預算無法反映不同性別之需求。 因此,無論在財政政策或移民政策或全球金融市場的規範,都應當注意到對於男性或女性所可能造成的不同結果或潛在的不平等。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確定應該採取哪些行動來矯正造成不平等的原因。 目標11:創造安全有韌性;融合並永續的城市 目前全球都市化的程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境界,然而,城市其實存在著更嚴重的不平等。特別是對於新移居者來說,他們最後往往都落腳擁擠的貧民區,並且甚少享有居住在城市中應有的現代化公共設施之服務,或是生活最基礎需要的乾淨水資源。性別歧視則加劇了女性移居至城市的風險,例如當一位孕婦無法享有大眾運輸的便捷,可能無法及時至醫院生產,將提高嬰兒的死亡率或是天生缺陷的機會。 一個安全、繁榮、平等且宜居的城市或居住地是可以被建構的,只要一個城市的治理、規劃和財政積極地嵌入性別平等的措施。在這個全球越發都市化的社會中,女性應獲得同等的決策。 目標12:確保永續的消費行為和製造模式 集中在高度發展國家中的不利永續發展之消費行為和製造模式,造成了全球的環境浩劫,這類需索無度的貪婪已使得資源面臨消失殆盡的危機。前述浪費社會的另一面,存在著一個貧乏的社會,人民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 一個安全永續的未來奠基於弭平上述的極端狀況。女性在消費和製造中必須獲得同等的資源,例如土地和科技技術,以提升她們的生活水準。同時,女性在各種場域,無論是在國會、董事會、社區裡或家庭中的領導權必須提升,以利創造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 目標13:採取立即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除了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和地球升溫之外,對於已造成的氣候極端現況,勢必要採取行動協助人民調適,尤其是最容易遭受傷害的弱勢族群(包含貧窮的婦女),提高其韌性。充分的教育與就業,例如建構社會安全網絡以對抗災害,便是調適很重要的一環。 另一方面,婦女也應該享有保護自己免於受害、以及該參與該領域重大政策的決策權。婦女藉由她們在管理自然資源的經驗與傳統智慧,可以提供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風險管理之洞見。 目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在全球從事漁業的人約有1億2千萬,其中有47%是女性,然而女性在該產業的工作類別大多是低技術、低工資、非常態性的勞動模式,例如處理捕獲的魚、包裝與販售等。這類的工作通常都沒有合約的保障,遑論健康保險等勞工基本權益的保障,而女性拿到的薪資平均只有男性薪資的64%。 在海洋資源枯竭狀況下,靠海生存的婦女由於握有較少的資源和其他維持生計的選擇,面對自然資源匱乏的韌性也比較薄弱。因此,所有與保存海洋資源與永續使用的策略當中,必須要能回應弱勢族群的需求。另外,提高女性在海洋科學中的參與,納入各種觀點使得解決方案更公平且經得起考驗。 目標15:保護、維護及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森林濫墾濫伐是全球普遍性的問題,人類使用土地的方式也造成了土地劣化與沙漠化。需索無度的開發模式,使得維持環境健康和人類福祉的資源消失殆盡。在日常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找尋食物或燃料的重擔,通常都落在婦女身上,然而,女性在取得土地所有權上障礙重重,這降低了她們在面對失去資源後的調適能力,以及她們對土地使用的決策權。 婦女扮演土地管理者的關鍵角色,她們傳承了具有永續發展的傳統技術,卻經常被排除在永續生態系統的決策圈外,對於生態系統的永續發展是一大損失,要改善這樣的頹勢,婦女(特別是原住民婦女)應當納入各個層級有關生態系統的決策圈,成為保存地球資源的重要角色。 目標16: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的層級建立有效的、負責的且包容的制度 一個和平且具包容性的社會應當把「法治」以及「提供司法管道」奉為圭臬,並使人民免於任何形式的暴力,包含基於性別的暴力。各階層的決策都應具包容性且負責任,使人民享有基本自由,且在執行各項法律與政策不歧視任何人。然而,在衝突或戰爭期間,婦女通常擁有較少資源來保護自己,目前流離失所的難民人口中大部分皆為婦女或孩童,使得不少戰爭與衝突中的性別暴力都以她們為目標。 在國際和平談判的領域仍然有顯著的性別落差,從1992至2011年間,國際和平談判桌上只有9%的女性。女性的發展前途常被基於性別的暴力所阻礙,全球約有450萬人遭到性剝削,其中有98%為女性。法治體系中的性別歧視,使得加暴者無法受到法律的制裁。透過法律與規範完整的保障婦女權益,是達成一個和平與具包容性的社會的捷徑。 目標17: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性別平等是《永續發展目標》的中心,但我們發現,在落實這些目標時,女性缺乏參與管道。在2012至2013年期間,只5%的國外援助資金將性別平等列為優先目標;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國家設有性別統計辦公室,儘管透過性別統計分析是達成性別平等的最佳途徑。 聯合國婦女署強調,在落實《永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婦女有權利知道落實的方式,並且要能受益於《永續發展目標》的落實,無論是在財政部門、科技研發公司、統計辦公室或者負責處理全球經濟問題的機構。 (原完整版請見:《國際性別通訊》第19、20、21期,本文為精簡版) -------------------------------- [1] 千禧年發展目標1:消除貧窮,旨在減少生活在赤貧線之下,每天收入少於1美元的人口。該指標在近幾年曾被批評不夠前瞻與全面。 [2] 聯合國對於「隨地便溺」(Open Defecation)的定義:Open defecation is when people have no choice but to defecate outside, often in the open with no privacy. 資料來源:http://opendefecation.org/#slide1